双江口镇 - 简介

双江口镇建立健全了联席会议制度、信访接待制度和警示教育制度;在居住人口集中的双江口集镇和檀树、十字路、五一、洲上等村设立5个警务点,每个警务点负责周边3—4个村,由各村治调主任在警务点轮流值班;各村成立了群防群治专门办公室,负责矛盾纠纷的调解,做到小纠纷不出组,大纠纷不出村。由于早发现、早介入、早调解,全镇矛盾纠纷调解率为100%。
地形地貌
地形为平原及丘陵区、平原占70%,东北低、西南高、平原区属洞庭湖区的新民垸。湘江一级支流泊江从南至北14.37km为东南面与外县乡的分界。镇域境内河渠密布。东南有黄材灌区的左干渠贯穿南北,流经茶亭寺、檀树湾、长联、白玉、新香、双青、双东等村,尾端入格塘乡的格塘水库,境内长17km,灌溉新民境内近4万亩农田。西有黄材灌区的南、北干渠,经过石头坑、长联、新香、长兴、双青、杨柳桥等村,灌溉镇内1.2万农田。中间有访江的支流沙河,发源于本镇石头坑,流经石头坑、茶亭寺、新香、双江口等村,注入访江,全长12.5恤,流域面积29km2.西部丘陵区中(俗称六十里长冲)有枫江河,发源于桃林桥,注入朱良桥的闸坝湖,流过长兴、杨柳桥等村,境内长6km。
交通设施
上世纪五十年代前,镇域运输主要靠访江的航运。双江口集镇紧靠访江,清代以来,即为县域东北的主要航运码头,重要集市。左干渠,八十年代前为县城至双江口集镇的航道。五十年代修建泊丰坝后,县城至双江口的航远停止,七十年代望城沱市处修建河坝后,l为江航运全部停止。随着公路的修建,左干渠的航运七十年代末停止。现境内运输主要靠公路。石(门)长(沙)铁路,长(沙)常(德)高等级公路在镇域南部横穿而过;县道宁(乡)朱(良桥)公路、乡道宁(乡)双(江口)公路、双(江口)朱(良桥)公路、檀(树湾)臼(石塘)公路、樊(婆塘)周(家湾)公路交于境内,(囚乡道共攻32.9km);村级公路密如蛛网,(45条,长84km),交通尤为便捷,村村组组通公路,车辆运输能至户户家门口。
农技推广
随着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务工,农村强壮劳动力缺乏,农药价格持续上涨,水稻病虫抗药性不断增强,加大了病虫防治难度和费用,农民希望将病虫防治像机械插秧、收割那样承包出去的呼声日益强烈。植保站想农民之所想,急农民之所急,成立机防队开展水稻病虫统防统治示范准备工作,与农民群众沟通了解农民的想法,制定水稻病虫统防统治示范实施方案。县植保站成立了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小组,统一组织,统一指挥,先后在回龙铺镇、夏托铺镇、双江口镇成立了水稻病虫机防队。采取与村民签订技术承包合同的方式,首先在回龙铺镇天鹅村、回龙村兴办了一个面积为1000多亩的优质水稻高产示范片病虫统防统治示范点。植保技术人员负责定时下到田间进行技术指导,做好准确记录,科学计算防治时间,并提供高效、低毒、低残留的对口农药。一台担架式机动喷雾器一天可防治水稻病虫100至150亩。植保站通过这种承包性统防统治技术的实施,将病虫预测和防治技术直接运用于农业生产,在病虫防治适期统一用药防治,不仅可以降低防治成本、保证防治效果、减少病虫损失、杜绝以往盲目用药和滥用农药现象,而且也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产品质量,降低了农药残留、保护了自然天敌、避免了人畜中毒事故的发生,是一项深受农民群众普遍欢迎的病虫防治方式,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。与此同时,植保站希望通过不断探索,找出适合该县水稻病虫统防统治最佳模式以便在全县推广,从而全面提高水稻病虫防治水平。
双江口镇 - 特色农产品

双江口镇 - 发展新貌

基础设施日臻完善。为创建省级文明卫生乡镇,镇委、镇政府对乡镇进行提质扩容,先后投入建设资金2亿多元,对渌口主要街道进行全面改造,新铺花岗岩人行道4万㎡,改造沥青路面3万㎡,硬化道路4万㎡,打造了伏波、向阳、火车站、金穗四个精品休闲广场,城镇品位不断提升。已建成区面积5.75平方公里,人口达5.86万人,交通、供水、供电、通讯、商业贸易等日趋发展和完善。
双江口镇 - 劳务经济
双江口镇是攸县外输劳动力过万人的3个乡镇之一,2007年劳务经济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6.9%,劳务资金回劳动力资源流高达900万元。劳务经济如此红火,对存在的有关问题也毫不掩饰。对劳务人员的管理出现真空,维权难以保障,土地严重抛荒,是劳务经济发展目前存在的三大问题。制订优惠政策,建立信息网络,加大培训力度,维护合法权益。下一步,要针对劳务经济发展中存在的有关问题进行深入调研,尽早拿出科学可行的对策来。
新办年产值500万元以上的68家规模企业中,88%是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办的,改制国有集体企业,92%是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购买的。
发展劳务经济,要做活“三力”文章,即继续输出富余劳动力,积极引进先进生产力,大力增强县域经济实力。他指出,在输出富余劳动力方面,要认真总结经验,在三个环节上完善提高,一是加强劳动力培训,提高劳动力素质,实现劳力型劳务经济向劳技型、劳智型转变;二是完善信息网络,建立畅通便捷、以现代化信息技术为手段的劳务市场网络;三是建立健全管理体制。在引进先进生产力方面,要认真结合实际,落实好省市关于发展民营经济的政策。输出富余劳动力和引进先进生产力,都是为了增强县域经济实力。要通过劳务输出,增加农民收入;通过引进先进生产力,推进城乡改革;通过引进先进生产力,推进“三化”进程。
双江口镇 - 财政收入
截止2006年12月28日,双江口镇累计完成国、地两税943%万元,其中国税627万元、地税316万元,分别完成考核任务的128%和154.15%,分别比2007年同期增长60.77%和107.77%,增长速度居全市第一。2006年,双江口镇以加快经济发展为第一任务,在财税工作上早谋划,抓落实,瞄准全年财政收入任务目标,强化税收征管力度,提高征管效率,取得了税收工作的全面胜利。镇分管领导、国、地税专管员和财税所所长分别到每家企业调查摸底,分析企业经营财务状况,做到“科学订税,阳光作业”。为方便企业纳税,镇税收组利用网络掌握企业纳税进度,并为企业代办纳税手续,督促企业及时纳税